天博TB安徽日报4个整版点赞大通镇大院村!

发布时间:2024-07-10 00:32:43    浏览:

[返回]

  天博TB安徽日报4个整版点赞大通镇大院村!近日,《安徽日报》“寻梦和美乡村”专栏,用4个整版报道大通镇大院村和美乡村建设情况,为大通镇乡村振兴工作点赞!

  2024年4月7日至12日,安徽日报“寻梦和美乡村”全媒体报道组来到铜陵市郊区大院村调研采访。大院村是铜陵白姜原产地,早在宋代就列为贡品;近年来盆景产业异军突起,呈现集聚效应。报道组访人物、聊文化、话振兴,记录大院村建设和美乡村的生动实践。

  松枝苍劲、叶翠枝茂,栽以佳盎,伴以山石……最美人间四月天,大院村的花木盆景迎来了一年之中最红火的日子——

  漫步在山脚下,与村里人随意闲聊,都能听到几段与白姜有关的故事、传说。口中弥漫着那股熟悉的姜味,心中涌起一股暖流。千年以来,当地人与白姜为伴,既获得丰收的回报,也汲取了白姜坚韧不拔、刚毅向上的精神,这股精神如同醇厚的姜香,烙进每一个大院人的基因,世代传承。

  4月11日一大早,位于大院村的怡康盆景园艺有限公司盆景生产基地已经热闹起来。换盆、修整、清洗盆景底座……工作人员许发芝和工友们手脚麻利,遇到根部需要固定的,两人互相协作,很快便能完成。

  “这盆是榔榆、这盆是龙柏,这边8盆都是杜鹃,都要送到芜湖去参展呢。”许发芝告诉记者,她已在怡康盆景园艺公司工作多年,“修剪、浇水、培植等日常的活儿都能干。”

  怡康盆景公司党支部徐红专告诉记者,像许发芝这样长期在公司工作的村民有20多人,大部分村民上下班只有10分钟左右路程。

  “2021年,我们在村里的号召下成立了‘怡康盆景园艺有限公司党支部’,团结村里盆景花卉经营主体、促进产业发展,通过‘公司+协会+合作社+农户’的方式,联农带农,带动周边群众增收致富。”徐红专介绍,作为村里的非公企业党支部,怡康盆景公司党支部目前吸纳了4家盆景花卉经营主体负责人加入,4家经营主体年销售额约2000万元,带动了50多名村民长期就近务工增收。

  “通院生姜专业合作社党支部目前已经有38名党员,涵盖了白姜经营主体负责人、销售人员、种姜村民等,其中经营主体负责人10人、占比约四分之一天博TB。”拿出党支部花名册,大院村通院生姜专业合作社党支部阮宜保告诉记者,该党支部成立已逾10年,除去开展好学习、实践等工作外,还开展了学习考察、技术推广、生产互助等活动。目前,通院生姜专业合作社党支部涵盖的10个经营主体年销售额约3000万元,带动约300户农户增收致富。

  “党支部的作用还体现在化解姜瘟病防治、应对白姜销售难等长期困扰姜农的难题上。”通院生姜专业合作社党支部党员、姜农陈周强告诉记者,去年白姜后期滞销,党支部动员经营主体积极收购村民们种植的白姜,减轻姜农损失。为解决姜瘟病防治难题,党支部阮宜保还先行尝试开展了“土壤熏蒸消毒”技术,并积极向支部成员和姜农分享试验情况。

  激活“红色引擎”,领航“共富共享”。近年来,大院村立足产业实际,动员龙头企业成立非公企业党支部,以此促进产业发展,进而联农带农、助农增收,实现非公党建与乡村振兴的互促互动、同频共振,让党建成为企业发展的“催化剂”,让非公企业成为乡村发展的“助推器”。

  负责踩姜垄的“大工”一天工钱250元,负责种姜的“小工”一天工钱150元,自3月下旬以来,“大工”佘发保已经在村里的合作社出工达到了20天。换算下来,种姜这一季,佘发保有5000元收入。

  “踩姜垄是体力活,也是技术活,一般年轻人不会干,体力不好的又干不了,所以工资高。”佘发保告诉记者,自从村里有了合作社后,他们这些种姜“老把式”的专长得以发挥,“种姜、田间管理,再加上拔姜、刮姜皮,一年下来收入的数目不小呢。”

  “大院村白姜种植历史悠久,产业经营主体众多,但是也存在品牌多而不强、龙头带动力不足、宣传声势不够等问题,成立合作社就是为了凝聚合力、更好地打响大院村的白姜品牌。”大院村党总支徐振武介绍,振院种植专业合作社成立后,通过自身种姜、收购村民滞销姜等形式制作白姜产品,同时对接工会等市场资源拓展销路。2023年,村里的合作社支付村民务工收入10多万元,实现利润约30万元。

  今年,大院村党组织领办的合作社进一步拓展经营路径,在种植白姜的基础上,结合和美乡村精品示范村建设等,承揽小额工程项目。

  “目前我们已经承接了当家塘清淤治理、姜阁建设等项目,项目用工尽量照顾本村村民,让村民能够在合作社的发展中获利。”徐振武告诉记者,当前他们还在对接市场监管等部门,计划将此前作坊式的生产方式作进一步升级,以更加规范的生产方式带动白姜加工能力和品质进一步提升,把特色产业兴起来、让村民们的口袋鼓起来。

  春雨淅淅沥沥,伴着鸟鸣清脆,仿佛在合作一首春的协奏曲。记者穿过丝丝雨幕,循着路牌指引,来到了位于铜官山东麓的铜陵市郊区大通镇大院村。

  “雨天湿滑,不用佘大伯本人来,我跟他电话联系,全程帮办就行。”阮梦慧忙完后,才抽空跟记者聊了起来,“老人家不怎么会网上操作,原来参保信息也记不清,我们要更耐心一点,跟踪服务、及时提醒。”

  “我们村很有特色,白姜尤为出名,这几年盆景产业规模也起来了,我想着是时候回来了。”阮梦慧告诉记者,在村里工作虽然事情琐碎、经济收入跟之前相比也有差距,但无论是夏天躲在树梢的鸣蝉,还是冬天挂满屋檐的冰溜子,这种乡土的亲切感和归属感令人难以割舍,加上村里日新月异的发展,最终促成自己成为了“洄游”青年。

  “可以与村里的爷爷奶奶唠上几句家常,能给乡亲们提供细致服务,虽然忙忙碌碌,但心里的空白填满了,人很舒服。”阮梦慧说。

  地处大通镇最北端的大院村,距铜陵火车站2公里,铁路、公路穿境而过。公路两侧,各种“大院白姜”的标识星罗棋布。在“我在吴姜君很想你”的网红标牌指引下,沿着水泥岔路一路上行,不久便来到铜陵吴姜君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公司负责人是今年36岁的吴君,7年前,他回村从事白姜产业,坚持“洄游”的“乡心”,源于“主人翁”意识萌发。

  “之前在外做建材生意,回乡做白姜,对我而言是蛮大的人生转折和挑战。”吴君坦言,铜陵白姜知名度高、市场广阔,自己回村里发展,既能助力白姜产业,也能实现个人的事业梦想。

  “在政府的关心和支持下,我们2家白姜生产企业、5家作坊抱团发展,不但有食品安全相关培训,也共享销售平台。”吴君说。

  在大院村,祖祖辈辈传承白姜种植技艺。早些年,普通农户种姜多限于自家食用或馈赠亲友。如今,大院白姜发展成了当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的主要产业。

  “到了10月生产季,仅我们家用工就达60人,人均单月收入可达7000元。”吴君告诉记者,去年公司的销售额有700万元,今年销售额预计还能翻一番。

  大院村“无中生有”的盆景同样出名,年产值超过2000万元的盆景苗木产业,自然吸引了不少年轻人参与。在位于大院村的铜陵怡康盆景园艺有限公司的直播间内,记者见到了27岁的“外来”姑娘——主播陈菲。

  去年2月底,陈菲辞掉了铜陵市区的销售工作,应聘到大院村做盆景直播销售。“以前对花花草草一窍不通,现在已了然于胸。”交谈中,陈菲对每款盆景的形态、习性、寓意以及怎么养护等如数家珍,还分享了自己直播互动的心得。

  “这是三角枫,秋天会变红色,特别迷人!”“老鸦柿到10月挂果,红彤彤的柿子挂满枝头,柿柿如意,寓意好、意境也好。”在盆景园里漫步,造型不一的盆景舒枝展叶、各显风姿,陈菲侃侃而谈。

  每天上午9点半播到下午5点,中午休息1个小时,每个月有六七千元的薪水。陈菲表示自己适应了在村里的工作:“我们白班有两个主播,要保证的是直播不中断,时间相对灵活。”

  “直播间里虽然是陌生人,但因为大院村的盆景,拉近了彼此间的距离,也助力了大院村‘出圈’。”在陈菲看来,直播销售不仅是推广产品,也无形中推广了一个村、一座城。

  乡村的发展为“洄游”青年提供了就业岗位和创业机会,“洄游”青年的加入又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生力量。在大院村,还有“山礼”这样的以年轻人为主的创业团队,40岁以下的年轻人有9名。

  “村里的产业发展、文化传承、人才交流都离不开年轻人,我们也期待更多年轻人‘洄游’,在大院村找到‘海阔天空’!”大院村党总支徐振武表示,村里敞开怀抱欢迎年轻人加入振兴团队,也会用好青年资源拥抱时尚、链接未来。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