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好碧海蓝天间的“生态答卷”六月的青岛,涵空照影,满山葱翠,万物升腾。公园里,绿植茂盛鸟语花香;绿道间,好友相约向风而行……在山海城之间,以绿色为主色调,一幅人、城、自然共生共融的优美画卷徐徐展开。
6月5日是世界环境日,今年的主题是“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近年来,青岛深刻把握习生态文明思想精髓,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低碳发展,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快建设山海城共融的美丽城市,以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推动经济社会实现高质量发展。
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前不久,青岛上榜“十大大美之城”,优美生态、宜居环境无疑是重要加分项。可以说,成绩的取得,是城市发展与人民美好生活“双向奔赴”的结果。
不妨来看看2022年青岛的生态环境质量“成绩单”。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到323天,连续三年稳定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国、省控断面水质全部达标,全面消除城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水环境质量改善度排名全国前列;近岸海域水质优良面积比例达到99%,灵山湾获评全国美丽海湾优秀案例;崂山区、城阳区成功创建第六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对广大市民而言,更为直观的是亲眼所见、亲身所感:身边的蓝天变多了,空气更新鲜了,河水更清澈了,生态福利成为幸福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草木植成,国之富也。”良好生态本身蕴含着经济社会价值。青岛生态环境稳中向好,不仅是“颜值”提升天博TB,而且“内质”也在增强。能耗强度、碳排放强度约为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走在全省前列;“四新经济”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超过30%,高新技术产业整体居国内领先地位;海洋经济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达到30%左右;生态环保企业集群初具规模,竞争力明显增强。
生态就是资源,生态就是生产力。青岛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让良好生态成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城市进阶而上的鲜明标志。日前,在中国城市生态环境保护营商竞争力指数排名中,青岛跻身全国前十。实践证明,一个具有良好生态服务质量的城市,不仅能为城市树立“人居社会”的品牌,吸纳大量人口、投资以及其他资源要素,也可以提高人对城市的归属感和认同感,从而源源不断增强城市发展活力,形成以宜居宜业宜游为特征、近悦远来的良好发展环境。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近年来这些显著变化,离不开这座城市对生态文明的不懈探索与努力。从坚决打赢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到实行河湖长制湾长制、构建大环保格局,再到城市更新建设中有效实施公园城市建设攻坚行动,太平山中央公园和浮山森林公园整治提升取得标志性成果,青岛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切实解决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生态环境问题,保持生态环境持续改善。近年来,青岛获得了中国最具生态竞争力城市、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中国最宜居和最具幸福感城市等含金量十足的城市“桂冠”,一座宜居宜业宜游高品质湾区城市正加速崛起,城市“生态幸福”的感染力和辐射面不断扩大。
行而不辍,未来可期。青岛正处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让生活更美好,让更多人诗意地栖居,是城市规划、建设、治理的目标所在。要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把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检验生态环保工作成效的落脚点,强化实践实干实绩鲜明导向,不断优化发展保护格局,持续巩固绿色竞争优势。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突出生态宜居特色,不断开拓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让绿色成为城市最动人的底色。
这里是青青之岛,我们生于斯、长于斯的美好家园。让我们孜孜求解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之道,打造美丽中国的青岛样本,奋力建设人人都有成就感、参与感、归属感的生态之城,为加快建设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贡献“生态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