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朋友回来了!稀客也来了!“1994年,我还在南岭见过华南虎,此后,再无缘再见!”今年59岁的蔡玉生,脖子上总挂着个相机,18岁那年,他从父亲手中接过护林的重担,一直扎根南岭,足迹踏遍了每一个山头,是南岭兽类和蝴蝶方面的“土专家”,熟悉山林野兽走的道、留的痕,还是红外相机拍摄的高手,曾多次拍摄到亚洲黑熊、苏门羚等大型兽类的影像,现在还热衷拍摄鸟类和蝴蝶。
广东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下称南岭保护区),拥有近6万多公顷山林,其中,原始森林有3万亩,珍稀濒危植物种数超过广东省总种数的一半,是全省动、植物资源最为丰富的自然保护区,被誉为“物种宝库”。
40年来,蔡玉生用影像,揭秘令人怦然心动的野性之美,拍下多种珍稀动物出现的历史性一刻,仅仅蝴蝶,他就拍摄了1万多张照片……他与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0名护林员、10多名科研人员一起,风餐露宿,跋山涉水,用青春和汗水守住了粤北生态屏障,守护广东最大的“绿肺”。
风雪骤降,南岭变成了一个白茫茫冰封的世界,树木紧密站一起共同抵御强风雪的来袭,当大地一片冷寂,万物蛰伏的时候,白茫茫的雪地上,一群小家伙正觅食,它们是条野猪,四五头小鹿,还有赤麂……
“这个场景,给我留下了太深刻的印象,就像个小型动物集会,非常和谐。”蔡玉生说起多年穿山入林看到的这个景象,仍感叹震撼。
他告诉记者,冬季食物匮乏,但动物之间各有食物链,互不打扰,形成变化无常又异彩纷呈的动物世界。
蔡玉生有个绝技,就是能通过脚印分辨动物种类,很多年前,他称,每天进山都能发现野猪、狗熊、大型水鹿,而南岭的水沟边,随处可见长得像穿山甲一样的食蟹獴。
可惜的是,在上世纪80年代,南岭森林被破坏的事情时有发生,一些山下的村民经常会上山盗伐,给护林工作加大了难度。
令人欣喜的是,随着环境保护力度加大、群众生态文明意识的觉醒,如今,村民上山砍柴、偷猎、盗伐树木的也少了,一些不曾见到的野生动物,逐渐成为了陪伴他们守山的“朋友”。“最近进山,还遇到狗熊、野猪、水鹿。上两个星期,还偶遇300多斤的野猪,小灵猫、果子狸、蛇就更多了……”蔡玉生兴致勃勃地介绍说,多年前,动物集会的场景,慢慢在重现,比如,时不时还能同时拍到几只高贵的白鹇天博体育官方APP、端庄的黄腹角雉。
谈起一些与动物打交道的故事,蔡玉生还分享说,1982年,他和几名护林员巡山后,蹲到山下田边抽烟,突然听到不平常的响声,以为是狗,站起来一看,赫然发现是只大狗熊!
“看我们吓得站起来,跑开,大狗熊也站起来,但它并没追人,只是咧嘴吐着口水自行走了。”蔡玉生笑说,狗熊从前到如今,都比较常见,有时候进入深山,在大树下来来往往,冷不丁抬头,却发现有大狗熊黑不溜秋,抱着树歪着头看你。2015-2017年,每年都还能用红外线相机拍到黑熊,在树林里吃蜂蜜,数量大概3只。
蔡玉生可能是南岭见过最多华南虎的护林员了。“上世纪70年代,生产队在山下养了几头猪,每晚还要派几个人守猪,不然,猪就会成为华南虎的‘口粮’。”不过,蔡玉生告诉新快报记者,1950年始的打虎运动,使华南虎一年比一年少,上世纪四五十年代,10多个省记录有3000多只华南虎,上世纪90年代广东、湖南、江西、福建等少部分地区仅约二三十只。1994年,蔡玉生最后一次见过华南虎,这也是南岭记录最后一次华南虎的出现。“不懂保护,很遗憾,都消失了。自然规律不可违背哪。”蔡玉生喃喃地说道。
记者了解到,广东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记录有野生脊椎动物622种,属于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共76种,其中Ⅰ级保护动物11种:熊猴、云豹、豹、华南虎、林麝、梅花鹿、黑麂、白颈长尾雉、黄腹角雉、蟒蛇、金斑喙凤蝶等。
南岭栖息的鸟类资源非常丰富,为做好保护区物种保护工作,广东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宣教科科长、高级工程师、科研团队负责人杨昌腾和鸟类监测组长刘志发带领的团队,每年都完成4次鸟类监测。
“一大早是观鸟的最佳时间。”9月20日清早6时多起床,杨昌腾、刘志发带领记者们前往海拔1300米处森林观鸟。入秋的南岭,雾霭沉沉、凉风习习,去年4月南岭保护区开始闭园不对外接收游客,如今进入辽阔的南岭,令人有种“万径人踪灭”的寂寞,而鸟叫虫鸣蛙声等自然界的声音,则让这里变得生机勃勃、趣味十足。
南岭的鸟类资源非常丰富,为做好保护区物种监测工作,杨昌腾和刘志发带领的团队,每年完成4次鸟类监测。
刘志发的专业是生态学,中科院华南植物园研究生毕业后,他放弃大城市的繁华,来到南岭保护区工作,一呆就是9年。“这里能发挥我的专长,我也特别钟爱这自然环境。”刘志发告诉记者,监测鸟类有5年时间了,穿莽莽林间,走纵横沟壑,听鸟语嗅花香,每天都很愉悦。
婉转的鸣唱此起彼伏,林间一派生机。“观鸟入门容易且充满乐趣,看它们抓虫炫耀,活灵活现,令人忍俊不禁。”刘志发告诉新快报记者,繁殖期,调查人员调皮学几句鸟叫,便能引它们前来。通过几年的积累,刘志发熟悉南岭100多种常见鸟的鸣声,一听即可分辨它们的种类,录音笔录了800多条鸟叫声。
橙腹叶鹎、赤尾噪鹛、金胸雀鹛是鸟中美女,色彩艳丽;鹛鸟类则多是歌唱家,歌声婉转悦耳,闻之难忘……杨昌腾、刘志发向记者娓娓道来。
年复一年的护林、保护区科研工作,与大都市相比,难免清苦孤寂。由于保护区内山岭连绵,地势峻峭,蔡玉生回忆说,40多年护林工作中,“家人总是聚少离多,感觉亏欠了孩子。如今孩子已长大,在珠三角工作,一家人相聚的时间更少。”
杨昌腾告诉记者,妻子在70多公里外的林场工作,与他相隔1个多小时车程,夫妻并不能天天见面,自己的三餐基本通过外卖解决。由于南岭保护区地理位置偏僻,医疗、教育条件比较落后,杨昌腾与其他工作人员一样,只能把孩子送到县城、市区读书。“大儿子目前一年级,无人照顾,只能读寄宿学校,小儿子2岁,在老家由父母照管……”
在林场、保护区工作15年的杨昌腾坦言,作为众多濒危野生动植物赖以生存的家园,加强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设,对维护生态平衡、拯救珍稀濒危物种、开展科学研究等有着重要意义,这也是他们坚守的理由。
“之前经常看到一群群候鸟飞过,林里时常出现各种稀奇古怪的鸟,后来有一段时间少见了。近些年,不少似曾相识的鸟儿又飞回来了。”说起这,杨昌腾脸上露出开心的笑容。当天的采访中,记者一行还幸运地在山林偶遇一对藏酋猴母女,摄影记者还贴身近距离拍摄它们。杨昌腾说,近些年来,无数护林人的默默坚守,绿水青山的理念逐渐深入人心,南岭的珍稀动植物又多了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