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博体育官网互花米草给滨海湿地生态带来重大挑战 厦门完成1800亩除治厦门网讯(厦门晚报记者 汪燕妮 马啸凌)互花米草被列为全球最危险的100种外来入侵物种之一,影响近海生态环境和群众生产生活。为了尽快消除互花米草危害,维护我市滨海湿地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安全,打造美丽生态岸线景观,我市制定《厦门市互花米草除治攻坚行动方案》(简称《方案》)。
《方案》提出,对翔安区现有1800亩互花米草的除治、修复、提升及后期管护进行统筹安排,开展除治攻坚行动。到2022年底,全市互花米草基本得到除治;到2023年9月底,及时除治新增的互花米草;到2024年底,除治后的滩涂基本得到科学修复(其中20%采取种植乡土植物进行生态修复),除治成果得到有效巩固,生态功能持续恢复,形成较好的景观效果。
记者近日了解到,我市在10月24日已全部完成省委省政府下达的互花米草除治任务,共除治互花米草1800.3亩,完成率100%,除治工期26天,比预定时间提前两个月。
互花米草原产美洲大西洋沿岸及墨西哥湾,在原产地是最为常见的盐沼植物。这种外来入侵物种危害性较高,由于其适应性强、繁殖速度快,一旦落地生根会迅速繁衍,从而入侵破坏原有生物的生存和生活空间,掠夺其自然生长所需养分,从而导致死亡。在自然环境中因其极快的繁衍速度,极易引发赤潮,造成水质恶化。
每平方米互花米草可结种子几百万粒,落地即生根,兼具通过草穗种子有性繁殖加根茎扩散无性繁殖的双重繁殖属性。因其有生态作用,上世纪80年代前后,我国从美国引入互花米草。经过多年的人工种植和自然扩散,互花米草已遍及沿海滩涂,滨海湿地生态与环境面临重大挑战。
我市根据互花米草的分布区域、面积大小、危害程度、扩散趋势等,细化落实辖区内互花米草除治年度任务,制定除治攻坚行动实施措施和路线图,将辖区内互花米草现状图斑落地上图,建立互花米草除治斑块清单,逐一明确除治斑块的具体位置、范围、面积、除治措施、完成时限和相关责任人,实行清单化管理。
如何科学组织施工?根据本地互花米草生物学特性、生长规律、海洋洋流流向和沿海季风风向,准确把握除治时机,合理安排施工作业顺序,提高除治效率。对成片分布的互花米草,鼓励采取刈割+旋耕、刈割+翻挖根部、深翻等方式进行除治;对零星分布或红树林内散生的互花米草,鼓励采取人工挖(拔)除。
今年8月初,市资源规划局接到省委省政府下达的任务后,第一时间谋划方案,采用工作竞赛的模式,将除治区域分为118个地块。待设施设备进场施工后,各施工单位结合翔安区潮水情况,采取“白加黑”“人歇机不歇”方式开展除治工作,日均除治总面积近100亩。
清除互花米草后,如何选择修复方式呢?我市将根据潮间带基质特点,按照“宜林则林、宜草则草、宜滩则滩”的原则,确定除治后滩涂的修复方式。通过多种秋茄、桐花树、芦苇、短叶茳芏、南方碱蓬等乡土植物,构建以红树植物或盐沼植物为主体的、具有区域特色的湿地植物群落,形成海岸复合植被防护体系;对不宜开展植被修复的除治区,保留光滩进行自然恢复。
修复植物主要有哪些?根据滩涂底质、潮位、盐度、水文及其他自然条件,选择红树植物或盐沼植物。红树植物可选择秋茄、桐花树、白骨壤、木榄、老鼠簕等。盐沼植物可选择芦苇、短叶茳芏、南方碱蓬、海马齿、海雀稗、盐地鼠尾粟等。
我市将以城乡毗邻海湾海滩为重点,依照乡村振兴、美丽海湾等建设规划和本地区相关规划,谋划实施“蓝色海湾”综合整治、海岸带保护修复、滨海湿地修复、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等生态环境提升项目,提升滨海生态环境和生态功能,打造美丽自然的生态岸线,实现“水清、岸绿天博体育官方APP、滩净、湾美”。
除了市民熟悉的福寿螺、红火蚁、非洲大蜗牛等,还有一些外来入侵植物和微生物物种也“潜伏”在我们身旁。
水葫芦原产南美洲地区,会导致水下的水生植物无法光合作用而死亡。2015年集美九天湖曾因水葫芦遍布全湖,导致湖水发臭。
猫爪藤原产美洲地区,顶端长有吸附能力很强、酷似猫爪的小钩状卷须,“猫爪”能抓住树皮往上攀爬,以层层叠叠的茎、叶构成网状藤罩遮盖整个树冠,使树木因无法进行光合作用而枯死。
菟丝子寄生范围广,繁殖能力强,靠吸收寄主的养分生存,甚至绞杀寄主,对绿化植物的危害很大,在岛内外道路绿化带等地均有发现。
松材线虫源于北美洲。松材线虫病是由松材线虫寄生在松树体内引起的、以松褐天牛为主要传播媒介的松树毁灭性病害,传播途径广、蔓延速度快、防治难度大,被称为松树的“癌症”。2001年,我市首次在岛内发现松材线万多株。我市立即组织专业队伍进行防控,历经十多年努力,岛内松材线虫病扩散蔓延的态势得到有效遏制。(据厦门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