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小城富平的治水之路

发布时间:2024-07-07 22:56:20    浏览:

[返回]

  西北小城富平的治水之路地处陕西关中平原和陕北黄土高原过渡地带的富平县,取“富庶太平”之意而得名。多年来,这个西北小城却因自然缺水,发展受到限制。

  进入新时代,富平县认真贯彻落实习总“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科学规划城乡供水,群众饮水安全保障水平不断提升,生态环境持续向好,一批特色产业因水而兴。

  “以前的水发涩,现在的水好喝,你尝尝!”说起近年来的生活变化,刘海峰的笑容里带着满足,“我从来不敢想,有一天能喝上这么好的水。”

  富平县地处渭北“旱腰带”,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约8%。曾经,这里的老百姓祖祖辈辈为吃水发愁。

  褚塬村村委会副主任孙昌元回忆说,20世纪80年代前,村民吃水靠从井里打水、用水窖收集雨水,旱季雨水少,还得花高价钱去别处买水。“那时候家家户户都有个储水大缸,但也经常不够用。”

  这是富平县南塬水厂(6月22日摄,无人机照片)。富平县南塬水厂利用秦岭黑河水作为供水水源,保障县城区南部及城关街道办姚村、新庄等7个行政村的生产生活用水。新华社记者 李贺 摄

  在中央和省、市支持下,富平县投资建设规模化供水工程,先后建成县城南塬、北塬2座水厂,将城区自来水厂的饮用水统筹管理,供向农村缺水地区的居民;建成农村跨镇联村集中供水工程13处,规模化工程覆盖农村供水总人口的比例达到98.35%,供水保障能力和水平实现跨越式提升。

  令人期待的是,引汉济渭三期工程和东庄水库供水工程正在加紧推进建设,建成投用后将为富平引来更多优质饮用水。

  富平县南塬水厂城乡饮用水水质检测中心的工作人员在检测水质(6月22日摄)。新华社记者 邹竞一 摄

  “虽然富平县饮水安全水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受水源客观条件限制,仍有提升空间。”富平县水务局总工程师陈锡伟表示,未来将进一步加强城乡供水统一管理,强化水质监测,不断提高用水质量。

  夏日清晨,富平石川河国家湿地公园,水流淙淙,荷花摇曳,水鸟嬉戏,鱼群畅游……这悠闲惬意的美景,引得不少行人纷纷拿出手机拍照记录。

  石川河是渭河一级支流和富平人民的“母亲河”,从县城穿城而过,它的支流温泉河位于县城北部。10多年前,“荒滩沟”还是当地百姓提到这两条家乡河时的第一印象。

  20世纪六七十年代,由于上游水库建设,灌区引水增加,石川河富平段水量骤减,温泉河更是几近断流。

  “只见石,不见川,下点儿雨就成臭水沟。”64岁的富平县居民陈文平回忆起儿时河岸景象时如是说。

  一定要治理好“母亲河”!从2014年起,富平县对石川河及温泉河开展系统治理,新建堤防10.4公里,治理河道31.2公里。

  游人在富平石川河国家湿地公园岸边景观步道上观景赏花(6月21日摄,无人机照片)。 新华社记者 李贺 摄

  河不能没有水。为解决石川河缺水问题,经过研究论证,富平县稳步推进“节水增水”工程,把城市污水处理厂布局在两河畔,将经过达标处理的中水注入河中,再在河中种植水生植物,对中水进行净化,实现“中水补充河水,河水净化中水”的循环再利用。

  一方面加强宣传惜水、节水,另一方面因地制宜补水、调水。2017年,富平县建立石川河生态基流补偿机制,汩汩活水从周边水库和灌区涌入石川河。

  截至目前,富平的两河综合治理累计恢复水面1500亩、湿地植被2000亩,石川河渭南断面水质从V类升至Ⅲ类。

  富平县副县长张增选说,河滨景观公园已成为老百姓休闲娱乐的幸福园,年均举办30多场文体活动,惠及百万人次。

  “往西走天博TB,还有三口泉水往外冒,药王泉、油坊泉……”齐村镇齐杲如数家珍。顺着他手指的方向,只见近千亩荷花在泉水积蓄的池塘中绽放。

  齐杲说,这片区域以前泉眼密布,但到20世纪90年代初泉水就没了。2022年11月的一天,有村民看到复涌的泉水,全村欢呼雀跃。

  “这些年我们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累计关停了城区内36眼工业、生活自备井,超采区地下水位上升了16.39米。”房豹子说。

  多年前,由于缺水,富平县不少村庄种地只能靠天吃饭,勉强温饱,发展无从谈起。如今,治水兴水激发了富民产业的发展生机。

  “过去这塬上就种些耐旱的小麦、红薯。如今有了水,原本的薄田变成了良田,小麦亩产从五六百斤提高到了上千斤,加上再种一季玉米,收入更高了。”李文龙说。

  新庄村所在的荆山塬,是典型的旱塬。多年来,富平县在中央大力支持下,持续对泾惠渠灌区等进行现代化改造,在对原有干支渠节水改造的基础上,配套完善了各级支渠,共计建成灌溉渠道2160公里,引来泾河水、黄河水等,很多旱塬地浇上了水。

  目前,新庄村不仅养殖奶山羊4000余只,还搭建大棚140座,种植樱桃、草莓等千余亩,村民年人均纯收入达到2.3万元。

  “富平灌溉面积达到84.43万亩,其中节水灌溉面积66.14万亩。”富平县水务局副局长杨响利说。

  在新庄村不远处的饲草种植基地,紫花苜蓿长势良好,引得彩蝶翩翩起舞。陕西红星美羚乳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宝印说:“紫花苜蓿是优质饲草,一年需要灌溉四次。如果是过去缺水的状态,根本不可能有现在的这400亩种植基地。”

  10年间,该公司的奶山羊数量从200只增长到1万只。“2008年,通过泾惠渠引来泾河水,荆山塬有了水的滋润,产业才迎来了好时机!”王宝印说。

  这是富平县庄里镇附近的桥山南麓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山西村片区“鱼鳞坑”中种植的侧柏(6月22日摄)。该措施有助于减少区域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新华社记者 邹竞一 摄

  富平县过去不仅缺水,水土流失也非常严重。近年来,富平县将水土保持作为工作重点,全县水土保持率达到89.76%。不仅为荒坡披上了绿色,减少了自然灾害,也让农民发展生产有了更大空间。

  “我们这一带山区坡地以前水土流失严重,柿子树很难成片。政府下大力气治理后,才有了今天的规模。”庄里镇三河村党支部莫代武说。

  富平柿饼是远近闻名的舌尖美味。目前,富平县柿树种植面积36万余亩中,水土保持治理面积就占了三分之一。全县人口约四分之一忙碌在产业链各个环节,年产鲜柿28万吨、柿饼7万吨,总产值达65亿元,带动群众年人均增收5000余元。

  “富平县位于干旱缺水的西北地区,把水资源作为最大的刚性约束,破解水资源短缺的突出矛盾,努力探索人水和谐发展道路。”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规划计划局副局长张洪星说,经过10多年的努力,富平水资源保护利用成效显著,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不断提升。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