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开放的南京“爱情湾”背后故事更浪漫

发布时间:2024-07-10 00:37:01    浏览:

[返回]

  免费开放的南京“爱情湾”背后故事更浪漫从空中俯瞰,公园里的小岛、湿地和陆地,组成了“I”“爱心”和“U”3个符号。5月20日,位于河西南的南京爱情湾生态公园,免费对外开放。

  开放近一个月以来,这座“超甜”的生态公园,留住了不少野生动物的脚步。10点15分,一只珠颈斑鸠在水边饮水、洗涤羽毛;10点31分,一只池鹭栖息在杉木桩上觅食和休息;11点18分,一只白鹭沿着河岸水线分,一只黑水鸡从远处游来,进入到无人岛后消失不见……在短短2个小时内,南京爱情湾生态公园就陆续发现了不少人类的“神奇朋友”。

  原来,南京爱情湾生态公园占地面积约2.4万平方米,其中,水域和湿地面积就占了近1万平方米。而公园的水下,更是大有“玄机”。

  公园采用了一种名为“底栖生境原位修复技术”,来净化河道水体。这项技术总体技术水平,已经达到国内领先。目前试验段与上游相比,其环境指标、生态指标已经有了明显改善。

  在公园中,还有一座空中栈桥,环绕整座公园。其中有一个小岛,无法步行前往。这是因为鸟类距离人类25米以上,才会觉得安全。

  据南京市建邺区水务局副局长杜鹃介绍,公园在“无人岛”周边25米范围设置核心保护区。保护区内,不设灯光照明系统,园路等设施距离无人岛不得小于30米。“无人岛”供鸟类栖息,花海吸引蝴蝶,块石和基底土壤则为鱼类等提供庇护场所。

  青草茵茵、水流淙淙,行走在南京爱情湾生态公园,随处可见“鱼翔浅底、蝶舞花海、白鹭蹁跹”的生态美景。

  一般来说,面积不超过8公顷的湿地,称为小微湿地。而南京爱情湾生态公园集净化河道、生态保育和人文景观为一体,就是一个小微湿地。

  “小微湿地,最主要的功能是截留城市生活中的一些污染物。此外,城市中的小微湿地,还拥有生物多样性的保育功能。”南京市生态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生态所副所长周艳文说。

  走进这座南京爱情湾生态公园,不仅流苏树、梓树等各种花草树木俱全,还有国家二级保护植物秤锤树、鹅掌楸等,陆生植物高达55种。

  据了解,这座“超甜”公园在设计之初,就保留了原场地内的水杉,大量采用南京本土树种,保持了原生态;同时,还在水岸边植满绿草,局部加厚软土层并布设卵石,为两栖类动物营造良好生存空间天博体育

  随着公园小微湿地植物群落的种类增加,鸟类的食物也越来越丰富,这也促进着鸟类种类和数量的相应增加。“在监测过程中,我们发现,鸟类对植被的青睐情况不同。乌桕、女贞等具有鸟类可取食的树种,吸引更多鸟类停留,发挥出很好的生态效益。”周艳文说。

  6月3日,两个机位的摄像机,共捕捉到在河岸边活动的各类林鸟、涉禽和水鸟20余只,黑水鸡就是其中之一。黑水鸡,是湿地鸟类。它们的出现,意味着水生态的不断向好。

  近年来,在江苏,发现红豆杉等一批珍稀濒危物种;独花兰、野大豆、中华虎凤蝶等野生保护动植物,分布范围进一步扩大;黄胸鹀、青头潜鸭等对生态环境变化敏感的指示物种,出现频率明显提高……

  江苏以全国1%的国土面积,承载着全国6%以上的人口,创造了全国10%以上的经济总量,国土空间开发强度高、资源环境负荷重,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任务艰巨繁重。

  近日,江苏省生态环境厅公布了全省最新生物多样性“家底”:全省发现物种数更新至8842种,较2022年增加1939种,增长率超28%。

  2017年,江苏在全国率先启动以县域为单元的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全省共布设近万条调查样线,覆盖陆生维管植物、陆生脊椎动物、陆生昆虫、淡水水生生物4大类群与多种生态系统类型,尤其关注了生态保护空间等重点区域。

  “较2022年相比,一方面,江苏的陆生生物调查增长多,陆生昆虫、陆生维管植物、陆生脊椎动物,较2022年增幅分别为52%、40%、16%。”江苏省环境科学研究院副院长陆嘉昂说,“另一方面,珍稀濒危物种大量出现,共记录到国家重点保护物种176种,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中受威胁物种132种。”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调查还发现,淡水水生生物2588种,相较于2022年共增加51种。中华鲟、胭脂鱼、水禾等珍稀濒危物种,被记录发现。

  江苏生物多样性家底不断“变厚”,也得益于在生态保护方面,采取的一系列措施。比如,“山水工程”、“生态岛”试验区、生态安全缓冲区等生态工程,产生了积极的效应,生动展现了“天上有鸟、水中有鱼、林中有兽”的美好画面。

  其中,“生态岛”试验区,是根据生物多样性热点区域分布,统筹划定合理的片区,在自然恢复的基础上,实施科学适度的人工干预措施,从而提升区域物种丰富度和多样性水平。

  江苏省生态环境厅自然生态保护处副处长邹鹏介绍,目前,江苏已在长江、大运河、沿海、太湖等生物多样性的热点区域,选取了8个地方,开展了“生态岛”试验区试点建设。通过若干个“生态岛”试验区建设,为生物栖息、繁衍、迁徙提供良好场所和生态通道。

  江苏还持续强化生物多样性监管执法,先后划定8大类407块8474平方公里的陆域国家级生态保护红线以及省级生态空间管控区域,构建了生态保护红线和生态空间管控区域相结合的生态空间格局。

  江苏省生态环境厅副厅长尹荣尧表示,下一步,江苏还将继续探索建立生物多样性主流化长效机制,加快生物多样性保护地方立法进程。同时,推动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全覆盖”,不断提升生物多样性保护监管水平,科学实施生态保护修复重大工程,全面推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现代化建设。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