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好看、好玩!花都湖国家湿地公园2024-2030最新规划出炉↘近日,广州市花都区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发布关于 《广东花都湖国家湿地公园总体规划(2024-2030)》公开征求意见的公示,《规划》从功能分区、保护修复、科研监测、科普宣教、基础设施等多方面作出了详细说明天博TB。
花都湖国家湿地公园地处花都区,开发建设时间比较早,道路、桥梁、停车场、水坝、城市公共设施、鱼塘、城市规划的建设用地等等都在湿地公园范围,有些被划入保育区,对保护管理工作造成困扰。为贯彻国家林草局有关国家湿地公园规划、建设的管理规定,科学推进花都湖国家湿地公园建设,保护和恢复花都湖国家湿地公园湿地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合理利用湿地自然和人文资源,实现花都湖国家湿地公园保护和发展的可持续性,避免城市发展对湿地系统造成干扰,使花都湖国家湿地公园的保护和发展与周围区域的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相适应,2021年花都湖国家湿地公园进行了功能区调整,编制了调整方案,2022年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批复了该方案。
根据2022年批复的功能区调整方案,湿地公园各组成部分按其不同功能划分为保护保育区、恢复重建区和合理利用区,面积分别为141.7h㎡、6.8h㎡和 92.1h㎡,占公园面积的 58.9%、2.8%和 38.3%。
花都湖国家湿地公园建设期为2024-2030年,共7年,分为两期, 其中近期为3年,远期为4年。
全面保护花都湖湿地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科学修复岸线和局 部受损的湿地生态系统,提升鸟类等动物生存环境。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完善湿地功能,建立完备的科普宣教体系和休闲服务设施,强化科研监测水平,合理利用湿地公园生态景观,展示湿地公园孕育的生物多样性、景观多样性和地方文化,打造湿地科教示范地,发挥城市 湿地休闲、游憩、宣教等多个功能。
1.通过一定的保护恢复措施,上游湿地生态系统得到较好完善, 野生动物栖息地面积和质量得到显著提升;
3.提高花都湖国家湿地公园科研监测能力,完成科研监测站、水 文水质检测点、植被检测点的建设;
4.进一步加大湿地保护、修复、科学研究、生态监测、生态体验、 科普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实现生态基础设施体系建设整体成形;
5.进一步推进华南国家植物园城园融合体系花都湖迁地保护示 范区、新青水泥厂文创项目等合理利用工程,同时加强与周边社区共同协调发展,形成完善的湿地资源和生态旅游可持续利用产业。
1.保护恢复措施落实到位,生态系统得到充分完善,野生动物栖 息地面积和质量稳步提升,野生动物种群与数量保持稳定并略有提升,湿地面积稳步提升。
5.全面加强湿地科学研究与生态监测,打造国内一流、具有国际 影响力的湿地科学和湿地文化综合研究高地。
根据《国家级自然公园管理办法》(试行),结合花都湖国家湿 地公园所处地理位置和主要功能定位,将湿地公园划分为生态保育区和合理利用区两个分区。
1.范围:生态保育区包括规划范围内的新街河河道,贯穿整个河 流。主要包括北部铁山河、花都湖北部、铜鼓坑、机场西北排渠汇流处的主要水域,新街河河道从汇流处到京广铁路桥的水域部分,是湿地公园的重点保护区域。面积为 108.54h㎡,占湿地公园总面积的44.11%。
2.功能定位:保护湿地资源;保护野生动物尤其是鸟类栖息地; 维持新街河、花都湖及雅瑶涌水域和水源的稳定性,提高水质。
1.范围及现状:该区域面积 132.07h㎡,占湿地公园面积的 54.98%。 公园范围内水域以外的区域,包括迎宾大道以东、新街河上游南侧河岸,东北部为近铁山河、铜鼓坑、机场西北排渠与新街河交汇处,新华路与曙光南路交口东侧,新街河以西区域,公园西北区域入口区域等。
2.功能定位:充分利用湿地景观资源,开展湿地科普宣教,强化 游客对湿地环境的保护意识;营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湿地景观,满足大众游憩休闲的要求,并将湿地文化融于娱乐中,供游客体验湿地休闲生态文化。主要开展项目为观鸟小屋、露天营地、华南国家植物园城园融合体系花都湖迁地保护示范区、新青水泥厂文创项目、岭南园(少儿科普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婚登中心)等,充分发挥湿地的生态旅游功能。
规划在上游合理利用区建立1处动物保护宣教岛屿,让游客可以 近距离体验野生动物带来的大自然之美,岛屿上放置科普宣教设施与生态探索栈道,以达到科教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目的,更好的发挥宣教功能。
宣教中心 结合片区珍稀植物区及迁地保护区等,增设宣教中心1处,打造国家级园林园艺展示和科普宣教基地,完善科学传播体系,提升公众科学素养,为社会提供高水平的植物科普教育、技术培训。
在上游湿地合理利用区及部分生态保育区周边规划宣教栈道1 项,主要为科普教育、科研调查、珍稀植物宣教内容,以达到科教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目的,更好的发挥宣教功能。
规划新建1处观鸟屋,选址位于花都湖上游湿地区域,适当和鸟 类栖息地保持一定距离。观鸟屋的外观采用深木质色,与周围环境和景观相融合。此外,观鸟屋的面积不宜过大,应具有一定的隐蔽性。观鸟屋的建设能够吸引更多鸟类爱好者前来参观、摄影、研学,进而为花都湖国家湿地公园增加生态旅游游客量。
在入口处、游览步道、湿地主要分布区更新维修湿地宣教牌展示 系统。展示系统生动活泼,因地制宜,适合各群体开展沉浸式教育,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
建设花都湖国家湿地公园“智慧花都湖”APP,介绍公园的基本 情况,可及时发布和了解湿地资讯、科研数据,欣赏湿地风光摄影图片、湿地文学作品。
自驾游客则可以通过“智慧花都湖”APP,随时调取管理方的交 通疏导路线图、公园热点、开放信息等实用数据,同时在公园内部增加动植物相关科普介绍二维码,实现一部手机游公园,提升游客到达花都湖国家湿地公园时的旅游体验。
为更好地服务国家湿地生态建设和湿地保护管理工作,构建学术 与实践相结合的湿地资讯交流平台,提供湿地工程、规划设计、保护修复等方面的最新科研成果,也为科研人员、学生、游客等提供湿地科普、湿地资讯、学术交流、工程展示等服务。
在花都湖国家湿地公园内设立华南国家植物园城园融合体系花都湖迁地保护示范区,作为华南国家植物园的重要组成部分。园区选址于湿地公园东北部迎宾大道次入口右侧,通过建立华南国家植物园城园融合体系花都湖迁地保护示范区,建设北部迁地保护示范区、专类植物展示园、生态科普宣教点,将重要植物迁地保护,并借用植物体验科普中心开展科普教育。
在合理利用区中新青水泥厂原址上规划改建为新青水泥厂文创 项目园区。规划打造成一个兼具体验性与功能性的文旅项目,探索空间的多样性与生长性,体现建筑地域性与标志性,成为花都的文化新地标。
将合理利用区的花都阁作为文化展示功能,与科普宣教中心进行 互补,强调亲自动手体验活动的开展。通过不同空间展现当地的民俗文化,设置美食、民俗工艺等展览,并加入互动体验的项目,使游客亲身体验不同民俗文化的魅力。
在合理利用区中的岭南园内特色婚登中心,取名为“岭南缘”, 与“岭南园”谐音,既能方便游客记住景点,又较好表明了该处景点的意义用途。“岭南缘”作为广州市花都区民政局婚姻登记处,设在国家湿地公园的合理利用区中,外观富有岭南建筑风格特色,对即将步入婚姻殿堂的新人具备较强的吸引力,对湿地公园的游客也是一处可赏、可玩的旅游目的地。
在合理利用区静心园及新青水泥厂附近规划3处帐篷营地,各营 地面积约2500平方米,深挖“露营+”特色,打造营地多链路游玩模式同时结合花都湖研学体验形成以泛户外为理念集休闲、消费、娱乐为一体的沉浸式社交新场景
在合理利用区,依据周边环境状况,建设3处观景台、1处观鱼 台,通过木制栈道搭建于近岸区,供周围居民及游客游览观光,亲近 自然。
在上游湿地修建跨涌人行桥和湿地木栈道,完整游览路线,让参 观者近距离 接触和观察湿地中水和水生动植物,满足公众对湿地的自 然亲水心理。
通过增设游览小火车让游人及儿童游客在感受不同湿地 类型生态的同时,能够听取科普讲解等,满足多方面需求。 上游湿地 的生态保育区内,可以适当建设用于科研监测的栈道,以满足科研需 求。
公园游览线路安排可借助公园内各种便捷的交通方式,可选择步 行、观光车等,主要旅游线路安排如下:
湿地科普教育型路线:岛上观鸟屋→花都阁→岭南园科普宣教中心→湖心赏鱼→少儿科普研学实践教育基地→动物保护宣教岛屿→华南国家植物园城园融合体系花都湖迁地保护示范区→孤岛宣教栈道;
湿地生态体验路线:岛上观鸟屋→河畔漫游→流云飞瀑→世界国花雕塑园→上游湿地→华南国家植物园城园融合体系花都湖迁地保护示范区;